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青海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88-04-20 生效日期: 1988-05-01
发布部门: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资源保护 
      第三章  狩猎管理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发展和合理利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分布在本省境内具有保护价值或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均属本条例保护管理范围。 

    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保护发展野生动物资源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鼓励驯养繁殖重点保护的或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动物。严禁一切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   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为县以上人民政府的农林牧部门,公安、司法、工商、环保等部门及驻军、武警部队协助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   野生动物栖息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农林牧场、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站)为野生动物资源的基层保护管理单位,并建立群众性的保护管理组织。 
 
 
第二章 资源保护 
 

    第六条   严禁猎捕下列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 
  (一)一类野生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白唇鹿、马鹿、盘羊、藏羚羊、鬣羚、雪豹、金钱豹、麝、兔狲、黑颈鹤、天鹅、白马鸡、黑鹳及猛禽(含省内所有的鹰、雕、鹫)。 
  (二)二类野生动物:水鹿、毛冠鹿、猕猴、荒漠猫、丛林猫、金猫、猞猁、石貂、香鼬、岩羊、鹅喉羚、原羚、普氏原羚、熊、兰马鸡、雪鸡、蓑羽鹤、灰鹤、血雉、斑头雁、秋沙鸭、红头潜鸭。 

    第七条   禁止在下列地区猎捕或进行妨害野生动物生存的其他活动。 
  (一)自然保护区:玉树隆宝、青海湖鸟岛、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 
  (二)禁猎区:互助县北山林区,同仁县瓜什则、多哇,泽库县麦秀林区,共和县大连海、龙羊峡水库,祁连县林区、托勒、木里、疏勒南山,门源县仙米林区,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地区,都兰县诺木洪、秀沟,乌兰县克鲁克湖、托索湖、伊克拉、亚沙图、铜普,茫崖镇阿拉尔一西金乌兰湖,天峻县苏里、阳康,玛多县扎陵湖、鄂陵湖、托索湖,玛沁县阿尼玛卿山,班玛县玛可河,多可河林区,玉树县江西林区,囊谦县□()扎林区,曲麻莱县叶格、曲玛河、麻多乡。 
  (三)其他地区:城镇、工矿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区、名胜古迹区、风景游览区。 

    第八条   因特殊需要猎捕重点保护动物,或进入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猎捕,须报经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猎捕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由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   在非禁猎区,猎捕非禁猎的野生动物以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为猎捕期,其余时期为禁猎期。在禁猎期内需要进行狩猎的,须报经县以上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条   凡需对外赠送、交换、展出、贸易的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由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章 狩猎管理 
 

    第十一条   狩猎非禁猎野生动物,由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下达生产、收购计划,由各县有关单位严格按计划组织狩猎生产和收购。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生产、收购和在市场上交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旱獭皮的生产、收购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狩猎单位和个人凭持枪证到县以上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申领狩猎证后,方可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狩猎。 
  拥有猎枪的单位和持有猎枪的个人,应定期到公安部门接受年度审验,未经审验,不得狩猎。 

    第十三条   严禁使用军用武器、炸药、毒饵、地弓、扣子、大铁夹、陷坑、围猎、撒网和机动车辆追猎等危害人畜安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狩猎。 

    第十四条   省内跨县狩猎,应取得狩猎地的县主管部门同意,并遵守当地狩猎规定。 
  外省人员,未经我省主管部门批准,一律不得在我省境内狩猎和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含标本及工艺美术制品)。 

    第十五条   承运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县以上主管部门核发的准运证和检疫证,否则不得承运。 

    第十六条   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省有关单位,应按当年收购总值的百分之五提取资源保护管理费,上缴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 
  调拨观赏动物及动物标本,由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按规定价格核收百分之五的保护管理费。 
  凡考察或拍摄有关野生动物资源电影、电视的,应征收资源保护管理费,其标准由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商定。 
  资源保护管理费应当用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不得移作他用。 

    第十七条   持有狩猎检查证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人员,有权对本区域内的狩猎活动进行检查,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违法狩猎行为。 

    第十八条   凡经省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狩猎场,应有组织地接待国外狩猎者。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九条   贯彻执行本条例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一)保护或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成绩显著者; 
  (二)驯养繁殖重点保护的或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成绩显著者; 
  (三)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中成绩显著者; 
  (四)热爱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长期坚持本职工作成绩显著者; 
  (五)同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作斗争有功绩者。 

    第二十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分别情况予以行政处罚。其中(一)至(四)项,视其情节轻重,可以单处或并处没收猎物、猎具、取消狩猎资格、处以猎物价值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无狩猎证、持枪证或者不登记验证进行狩猎活动者; 
  (二)未经批准擅自猎捕,或虽经批准但超量猎捕重点保护动物者; 
  (三)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狩猎,情节轻微者; 
  (四)盗猎二类保护动物两只以下者; 
  (五)超计划进行狩猎生产和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者,除没收超产超购部分外,并处以其没收部分价值一倍的罚款; 
  (六)非法收购、买卖和窝藏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者,除没收物品外,并处以其价值二至三倍的罚款; 
  (七)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者,除没收物品外,并处以运价二至五倍的罚款; 
  (八)不按规定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的单位,处以应缴金额一倍的罚款; 
  (九)阻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或容留违法狩猎人员的,除批评教育外,处以三十至一百五十元的罚款。 
  对上述行政处罚,分别由当地野生动物资源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农林牧场、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决定:进入市场交易,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三十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狩猎,猎捕重点保护动物或破坏其他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者; 
  (二)投机倒把、走私出口重点保护动物及其产品,数额较大者; 
  (三)因狩猎活动致人伤亡或酿成森林、草原火灾后果严重者; 
  (四)对检举揭发或制止违法狩猎的人进行报复者; 
  (五)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者。 

    关联法规    

    第二十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国家职工、军人、武警营私舞弊、包庇、怂恿、指使他人或自己从事违反本条例活动的,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由省农林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1988年5月1日起施行。原《青海省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条例》即行废止。 

关联法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7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